(贵州成人高考)
|
(贵州自考考试)
|
(网教、留学、职业资格)
|
(贵州各地考试总汇)
|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及答案1 |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3日 浏览:1210 次 |
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 ) 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3.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4.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 A.教育的社会属性 B.教育的本质属性 C.教育的阶级属性 D.教育的政治属性 5.“壬戌学制”以( )学制为蓝本,虽然几经修改,但变动不大,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A.美国 B.日本 C.欧洲 D.俄国 6.一般认为,(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C.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反馈 7.班级授课制可以用哪三个字概括( ) A.班、课、时 B.班、课、师 C.班、师、时 D.课、师、时 8.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9.教育方针的核心是( ) A.教育的性质 B.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C.教育的服务方向 D.教育目的 10.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广义的反思包括对课前设计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和课后的反思 B.狭义的反思是对课堂行为的反思,也就是实践后的反思 C.教学反思的主要部分是指狭义的反思 D.按照反思的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12.初入学的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为( ) A.有选择性但不分化 B.既无选择性又无分化 C.既有选择性又有分化 D.无选择性但又分化 13.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深刻性 D.具体性 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的观察力的特点( ) A.目的性较差 B.缺乏精确性 C.缺乏顺序性 D.较易抓住事物的本质 15.成败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且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6.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 )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17.在公开课上讲《荷花》时,出现了下列四种情况,不属于教师精心安排的是( ) A.教师在讲完课后,黑板上的板书上有“天头”,下有“地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展现关于荷花的美丽景色图,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想象 C.教师领读课文时,站在讲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向学生朗读 D.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 18.在一个英语学习分化比较大的班级中,你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以下哪一种( ) A.适当放低要求以鼓励差生 B.适当提高要求以鼓励优生 C.按全班多数同学的接受水平选教部分材料,其他部分则在以后进行适当补充 D.关注优生和差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19.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 ),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A.科学性 B.趣味性 C.统一性 D.规范性 20.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 ) 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参考答案: 1.【答案】C。专家解析:l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这可算作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 2.【答案】A。专家解析:目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围绕课程功能的转变展开的。 3.【答案】A。专家解析:在古代社会,个别教学是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如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4.【答案】B。专家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即教育的本质属性。 5.【答案】A。专家解析:l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而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都是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 6.【答案】A。专家解析: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许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7.【答案】A。 8.【答案】A。专家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指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9.【答案】D。专家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10.【答案】A。专家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11.【答案】D。专家解析:按照教学反思反思者的人数,可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12.【答案】B。专家解析: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这说明初入学的学生学习兴趣没有选择性,同时也没有分化。 13.【答案】D。专家解析: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还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动作。至中高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外表深入到个性的内部品质,其抽象性、概括性明显提高。 14.【答案】D。专家解析:小学生观察力的特点表现如下: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缺乏精确性、缺乏深刻性。小学生的观察力缺乏深刻性的体现是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15.【答案】A。专家解析:努力因素归属于内部、不稳定维度,任务难度因素归属于外部、稳定维度,运气因素归属于外部、不稳定维度。 16.【答案】D。专家解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 17.【答案】D。专家解析: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这是学生自由、自主的反应,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18.【答案】D。专家解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习分化较大的班级中,应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19.【答案】B。 20.【答案】D。专家解析: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并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咨询QQ:2881371996
![]() |
将文章分享到: | ![]() |
|
上一篇: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及答案2
下一篇: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及答案二 |